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10日讯(记者 陈淋)5月10日下午,由全国智慧教育微课联盟主办,成都师范学院、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承办的“智慧教育微课联盟中学教学观摩培训会”在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闭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是今后较长时期内课堂教学变革的重头戏。本次活动通过观摩交流、专家点评、专题研讨等形式热烈展开,一线教师的课堂呈现真实生动,专家点评切中肯綮,专题研讨深入浅出,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深感受益匪浅。
微课课前预习 大数据分析学生掌握情况决定教师怎么教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有一个很“洋气”的班级——高一(7)班。它的“洋气”在于全班所有同学都使用平板电脑上课,科技范十足。学生在校日常学习贯穿着微课、平板电脑、电子白板等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老师通过适时的大数据分析来进行个性化教学。
高一(7班)物理教师吕晓科每周有5节物理课,他说至少有2、3节都会使用微课以及数字化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如何将微课视频植入教学,充分利用平板电脑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率和针对性?吕晓科介绍,在上课前,他会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将微课视频发送给学生预习,并布置一些在线题目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则通过在线观看微课视频,完成知识预习。“学生做题后,我在后台可以看到他们掌握的情况,哪些知识点他们还需要熟悉,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辅助讲解,我便会在二次备课中着重这个知识点的讲解。”吕晓科说,到了课堂上后,在知识讲解中,学生通过平板电脑与老师在线互动,每个知识点位的适时掌握情况都会通过一个个教学小任务和随堂测验题反映出来。“通过大数据分析,如果这个知识点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我就不用再强调了。剩下的少部分没掌握到位的同学,我会下来有针对性地给他们辅导。”在进行了近一个学年的教学后,吕晓科发现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上课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广泛应用在课前预习的微课,是今后较长时期内课堂教学变革的重头戏。吕晓科说,在微课联盟的平台内,全国各地名校、名师的微课视频都有上载。除了可以自己原创外,也可以共享平台上的微课资源,使用到自己教学中。
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课堂 表现在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
此次培训会,涉及到微课资源开发的内容规划、平台建设、技术培训、内容开发、交流运用诸方面,这种方式很好的体现了共建共享、引领示范的原则,对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运用,挖掘和推广各地区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
像高一(7班)这样的智慧教育班级,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还将继续扩展试点。该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周颖表示,下学期,初中部每个年级都将有2个班级试点智慧教育,而高中部将增设2个班。“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学校要求35岁以下的老师都必须做微课,并加强师资培训。”
目前,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正在进行省级课题《应用翻转课堂 实施智慧教学》的研究,多方探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周颖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一定是要减轻学生、老师的负担,并最终达到优质高效的效果。在他看来,目前信息技术与课堂的结合主要表现在三个阶段。“第一是课前,利用微课构建学习任务单。再次是在课中,通过‘智慧教室’里的平板电脑等现代技术软硬件设备,适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情况。第三个层次是在课后,大数据分析学生掌握情况,从题库中智能生成学生的个性化作业题或考试题,并同步形成错题集。再用大数据去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追根溯源,帮助他们更好掌握和运用知识。”周颖说,“目前,不少学校还停留在第一、二阶段,我们希望未来不同地区的不同的学校可以实现‘同题共做、共究’,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了解最新教育动态,如何提升教育效果,如何运营教育网校,教育同行交流……欢迎点击标题下方微学云平台,查看并订阅“微学云平台”公众号,或扫文章下方的二维码。微学云平台精选最有价值的教育资讯,每日按主题为您推送,节约您的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