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那么怎么让培训更有效呢?怎么让有限的培训经费发挥更大的效用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培训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有个问题:对企业而言,培训是福利还是投资?当经济环境不好,企业效益不好的时候还要不要培训?当效益不好的时候,很多企业的做法就是裁员、削减福利,而对于投资却不一定会消减。有个做环保的朋友,公司还没什么利润,但是开展新项目需要一千多万的资金,于是他将自己的一套房子以低于市场100多万的价格卖了,只要求买家一次性付款,他将这笔钱立刻投入新的项目。我们知道投资有两个特点:一是讲回报,二是有风险。同样对于培训来说是福利更是投资,追求回报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那么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不是取消培训,而是让培训更有效,以期更大的回报、更小的风险。
我们知道成年人学习的一个特点就是讲求实用,有用才学,没用就不学,因此培训必须要有针对性。要想保证培训的针对性,那么对培训需求的准确把握就非常重要了,培训需求从何而来呢?主要有四个来源:
一是能力素质模型和任职资格,根据任职资格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能够实现按部就班、稳扎稳打;
二是岗位说明书,虽然比较粗一些,但也能建立基本的框架;
三是战略、规划和计划,例如公司下一步要重点开展网络营销,那么除了引进网络营销的人才,再有就是对现有人员的专业培训;
四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缺什么、补什么,如何确定缺什么呢?可以通过观察、考核和反馈,例如公司的管理人员大多都是从专业技术骨干晋升而来,工作中表现出管理的知识和技能都比较欠缺,那么就可以安排“从专业技术走向管理”或者“中层管理技能提升”之类的课程。
要将有限的培训经费用好,少花钱、多办事,需要注意两点:
一是内部讲师培训与外部讲师培训相结合。新员工以及基层员工培训以内部讲师为主,管理层及骨干员工培训以外部讲师为主;专业技术类的培训以内部讲师为主(企业自己已经做的很好的情况下,或者一些比较成熟的内容),管理类的培训以外部讲师为主;心态类的培训以外部讲师做为辅助,而关键还在于企业自己对企业文化以及制度流程的调整和完善;
二是培训的重点放在中高层和关键岗位,他们对企业的利润贡献最大,因此在他们身上投资将获得更直接的回报。
培训效果转化落地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每次培训都会有很多的内容,让参训人员全部掌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至少要能掌握一、二个关键点。让培训效果转化落地有十大方法:
1、课后测试法:考试、考核;
2、情景模拟法: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
3、课程转训法:参训人再培训其他人;
4、技能竞赛法:组织技能比赛;
5、行动计划法:制定改进方案和计划并执行;
6、举一反三法:参照案例做出类似的方案;
7、专项实践法:组织实施专门的项目;
8、高层带动法:高层带头使用学到的新方法、工具;
9、制度促进法:重新检讨现有的制度流程,进行优化;
10、文化影响法:调整企业文化。
选择合适的外部讲师进行合作能够提升培训的效能,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外部讲师呢?有以下几方面要注意:
性价比要高,”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当然土豪公司和暴利行业除外;
背景要求实际工作经验要丰富,一般10年以上工作经验(管理类讲师应有10年以上管理经验),培训经验也要丰富,应该在5年以上,当然一些新兴行业比如互联网领域可以放宽;
年龄一般需要在30-50岁,这个年龄段的讲师经验丰富、体力充沛,对于讲师而言40-50岁是职业的黄金期;
课程的内容要务实,符合实际需要;
课程的形式要多样,互动、案例、游戏、情景模拟、沙盘等。
来源:三茅人力资源网 黄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