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最大的不公平,是兴趣的不公平
对于传统教育来说,我们的资源依然是太多,而不是太少。无论线上线下我们在资源层面的投入太多:我们去找更好的老师,更优质的课程、更多的题库,但是在兴趣开发层面开发的太少。慕课那么优质的资源,完课率只有不到5%,足以说明在线教育领域由于兴趣缺位造成资源与效果之间的巨大落差。市场上形形色色的题库类、O2O类、工具类产品带来了更优质的资源 (题目、课程、老师)、更便捷的组织方式,但深入思考,你会发现绝大多数的产品:从形态上,还是在遵循原子世界的规则去做改变和优化(O2O线上到线下,电子题库线下到线上);从场景上来,改变的还是学习的辅场景(搜题、补习、备课),而对学习的主场景(讲课、作业练习),改变甚微。上课的时候老师跟学生面对面,老师更多的是依靠自身授课能力来提升质量,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力量,但核心仍然是老师本人的语言、动作和表情,这是不可替代的,延伸的产品模式是直播课,但本质仍然是老师授课。作业和以此衍生的练习占据着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两类资源:题和题目的解析、讲解。扫题工具、题库等产品其实解决的就是触达和提供更优质题目的问题,但显然这些都还在作业和练习的外围打转,并没有真正改变作业和练习本身。而实际上这部分真正可以有学生自由支配的学习过程,可以改造的空间巨大,目前的在线教育还远没有释放出其中的巨大能量。教育中最大的不公平不是资源的不公平,而是兴趣的不公平长久以来,关于在线教育,解决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一直是它被认为可以超越传统教育形式的核心,而一个顺理成章的逻辑是解决资源的不公平可以带来教育效果的提升和改变。中国很多教育资源不是很发达的地区,仍然会有很多学霸产生,这些地方其实并没有很好的辅导老师,很好的辅导班,甚至教辅资源都未必充足,但是依然不影响这些学霸取得很好的成绩。俞敏洪当年学英语背字典,新东方的英语教学却走了完全相反的道路,大家想起新东方,想起的是它诙谐逗比的教学方式。很多人不爱学英语,但爱上新东方。新东方提供给那些不爱学英语的人一种动力,它让学英语这件事情变得没那么可怕,不是背字典。美国高中生可以凭掌握的化学知识发明胰腺癌检测试纸,国内即便是化学考满分的人也很难想象完成这样的发明。无论是否以应试为目标,驱动学习产生效果的真正的动力不是我们内容和资源,而是兴趣。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不公平,不是资源的不公平,而是关于兴趣的不公平。即便对于传统教育来说,我们的资源依然是太多,而不是太少。无论线上线下我们在资源层面的投入太多:我们去找更好的老师,更优质的课程、更多的题库,但是在兴趣开发层面开发的太少。慕课那么优质的资源,完课率只有不到5%,足以说明在线教育领域由于兴趣缺位造成资源与效果之间的巨大落差。中国大部分学生学习状态是被动的:非兴趣驱动下学习极容易沦落为死记硬背,所以大部分学生上完学以后,最终扼杀了对知识追求的精神,而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效率也是非常低下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在游戏当中,付出同样的努力,学霸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而在学习中,付出同样的努力,学霸却遥遥领先。因为在游戏中兴趣是平等的,不再稀缺,游戏是天然的兴趣制造机器。我们再进一步去思考到底是什么让人们对事物产生兴趣?从生物化学的角度,人们产生兴趣、上瘾这样的行为与多巴胺、内啡肽等物质的分泌有关。内啡肽通俗来说就是体内分泌的吗啡,而多巴胺则是负责兴奋开心等信息的传导。很多事情都能让人产生这两种物质,但是为什么兴趣不一样。举个运动的例子,跑步和滑雪:跑步需要差不多三十到四十多分钟左右的时间,才能分泌出这两种物质,大多数人坚持不到其产生的临界点;而滑雪由于它天然的速度和落差,基本上一分钟到十分钟之内就可以让人产生内啡肽、多巴胺,分泌量大且时间短,所以是一个高度“上瘾”的运动。所以兴趣的产生还涉及到一个即时反馈问题,游戏中所有的行为都是即时反馈的,即时不延迟,目标清晰,路径清楚。对比之下,学生日常的学习就像长跑,极度的延迟反馈,一般只有到了考试,拿到结果以后,才算有个反馈,而且很有可能是负反馈,只有少数的学霸,能从老师、家长、同学,甚至是作业本身中得到即时的正向反馈,对大多数学生来讲过程激励基本为零,根本坚持不到对学习产生兴趣的临界点。前面说到目前的在线教育领域绝大多数的产品还是在遵循原子世界的规则在做改变,老师的授课、课程的组织、题目的编排,更多的是连接方式和渠道的变化,而在内容上没有本质上的改变。而互联网的价值则在于允许人们以比特世界的原则去做出改变,所有原子世界的事物形态,都可以从更细一层的基础上去拆解和和重组:140字的微博、比特币、Paypal等等,都是用比特世界的原则在撬动原有领域革命性的变化。传统教育中受限于纸质印刷,所有知识的呈现和组织方式必然只能以平面和线性的规律呈现。而在在线教育中,可以完全摆脱这种束缚,题目和知识的呈现未必是平面和线性的。我们可以通过记录学生连续、大量的作业数据,绘制学生完整的知识图谱,并很有可能更加有效地预测学生未来的认知轨迹,这是在原子世界无法实现的在时间维度上向前和向后的跨越与延伸。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与挖掘,将不同地域的学生进行知识意义上的重新划分,形成知识地图,对接辅导资源,解决传统一对一、一对多的效率及效果瓶颈,这种物理空间上的超越和重组,在原子世界也是不可想象的。我们还可以以数据的方式重新组织知识,受限于印刷的不可逆转,传统的知识只会选择单一的组织顺序和方式,而在比特世界,知识将以更加自由和灵活的方式存在,我们会根据学生的认知模型来给他定制专属于他知识体系,进行真正意义上个性化推荐,因材施教。包括游戏形式本身也是比特世界带来的巨大红利,它可以快速营造出在原子世界中很难达成的情境与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公平地体验兴趣驱动下的学习。今天很多产品在做资源做课程,但很有可能的结果是,学生并没有兴趣去看完这些资源和课程,所以其实在线教育从业者来说,解决兴趣生产才是第一位的,是基石,然后才是资源本身的问题。我们在资源上的道路上上跑的太快、太远,而在兴趣的道路上走得太慢,或者说还从来没有开始。作者:刘夜
图片来源:网络
内容来源:芥末堆
文章有删减
1. 优学云测评推出培训机构个性化教学解决方案
2. 优学云测评推出中小学校个性化教学解决方案
3. 优学云测评推出招生平台流量提升方案
4. 优学云测评推出企业人才发展平台解决方案——人才库管理
5. 优学云测评帮助个性化教育成为现实
优学云测评精选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所述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优学云测评立场。对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公众号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