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领域如何实现最有效的“知识共享”?
自2014 年开始,以“人”为中心的知识和技能的“共享经济”开始打破机构、地域、资源的限制,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知识经济模式”在教育领域呈现出各种可能性和发展路径。
在垂直化的在线教育领域,不管是真人在线互动,作业答题类平台,还是慕课模式,都少不了共享经济的参与。
在传统教育行业,老师群体是知识内容的核心产出者,但其可“传道授业”的路径却非常有限,除了课堂及培训,其长期积累的专业知识经验以及可支配的盈余时间,都无法被最大化利用。因此知识共享经济的火热,无疑为老师群体提供了知识价值转化的可能。首先,从用户方面分析,“因材施教”的需求日趋明显,学生需要清楚自身学习特点、能够解决差异化问题的老师,家长需要能够破解家教难题、给出专业权威解决方案的内容。而传统模式除了付费成本较高之外,还受到区域空间限制、优质教育资源不均等影响,无法满足“按需服务”的个性化要求。从老师群体来看,教育知识及经验的分享,除了面向线下有限的学生,缺乏有效的分享途径及分享方式;同时因教育知识具有专业性、复杂性、连续性、深入度、阶段性等特点,目前无法通过单一分享模式。目前,教育类的产品如答疑类APP,看似是针对具体问题的“个性化服务”,能够解决一道题、一个知识点,但由于缺少深入和持续的互动,就无法达到教育的效果。因此,教育行业的知识共享模式,虽然能将用户需求端与知识供给端进行连接,但如何有效连接,并形成良性的共享机制?直接复制现有平台模式貌似行不通。梳理下现有的在线教育模式可以窥见,大部分仍聚焦于打破教育资源的边界,试图通过O2O平台化的运营,实现学生群体和老师资源的个性化匹配。以家教O2O模式为例,许多平台打通了教育的需求端(学生)和供给端(老师),使两者可以自行选择和匹配,但如何保证学生找到最合适的老师和最适合的教学方式、如何保证学生和老师之间有效的持续互动,却是家教O2O模式至今无法解决的问题。另外,现有教育O2O大多会为了拉新用户全力“圈名师”,而没有考虑过培养一流师资队伍的机制和能力,这类的短视无法带动整个平台教学质量的提高,长远来看用户也会逐步失去黏性,并不利于O2O教育的长远发展。在一些细分领域,已开始出现“类知识共享”的模式探索,比如教育咨询平台。面向青少年家长群体,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在线咨询、电话咨询、文章分享)分享自身的知识与经验,通过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持续的知识变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周边产业,对于教育来说是一个有效的辅助,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但并没有触及传统教育的痛点、同时也是教育的本质——因材施教。归根到底,知识共享经济实质是认知盈余的一种演化,采取的是一对一个性化的模式,教育行业的“知识共享”模式长远推行的难点在于,在非标准化的场景模式下,如何持续性的保证服务品质?如何实现知识分享的规模化?如何实现用户需求与平台资源、内容之间的平衡?只要想清楚这些问题,知识分享模式在教育行业的想象空间依然很大。依靠严格、高标准的筛选机制,保证师资的质量;同时,凭借大数据实行学生、教材和教师的精准匹配,因材施教,实现持续跟踪、实时调整的个性化教学。“知识”在所有的分享对象中当属最为特殊的一种,而“教育”也是所有行业中回报周期较长、需要持续互动和培养才能产生结果的一种。但是,如果拥有创新的分享平台、科学专业的教学管理机制、注重互动和针对性的教学理念,那么,就有可能在一个广大的平台上汇聚最优质的资源,实现最有效的分享。图片来源:网络
内容来源:互联网学习观察家(ID:elearninggcj)
1. 优学云测评推出培训机构个性化教学解决方案
2. 优学云测评推出中小学校个性化教学解决方案
3. 优学云测评推出招生平台流量提升方案
4. 优学云测评推出企业人才发展平台解决方案——人才库管理
5. 优学云测评帮助个性化教育成为现实
优学云测评精选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所述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优学云测评立场。对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公众号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