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O2O经历转型地震,逐渐回归本质
日前,请他教创始人陈远河在朋友圈称已经从“家教O2O彻底转型”,并表示,“家教O2O这个事儿非常难做成”。这样一则消息出来后,在业界广受业内关注。家教O2O行业真的地震了吗?不转型是否只能有死路一条?
业内人士表示,从去年到今年,家教O2O从受热捧到遭冷遇,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从2014年底开始进入市场的多家O2O公司或战略转型、或收缩战线。互联网教育研究院院长吕森林分析认为,“家教O2O非常难做,因为教育行业是低频、高客单价的行业,类似滴滴打车模式很难满足家长需求,根本原因在于家长和学习者还没有养成习惯,获客成本太高,而且用户黏度和活跃度很低。”吕森林分析,按互联网行业经验判断,在数百个教育O2O项目中,只有前两三家才能存活,最终只有一家独步天下。“目前,已经明显出现了梯队和落差,不断会出现项目被收购、转型或解散的消息。”“家教O2O确实非常难做。”跟谁学创始人陈向东这样表示,一方面是因为教育场景本身的复杂性;二是学生和家长进行的教育决策的链条非常长;三是不同品类的家教O2O的流程和决策都是有着相对比较大的差异,再加上非常重要的是家教O2O不仅仅是牵扯到对传统教育的理解的深度以及这方面人才的储备。所以,家教O2O是非常难做到。据统计,在过去两三年应该有2000多家号称自己是做教育O2O业务的公司,同时这些O2O公司当中融资多的是几千万美元,融资少的可能是几十万或者几百万美元,某种意义上说有点类似于5年前的千团大战。“从目前观察来看,已经有90%以上的家教O2O已经关闭或者面临着转型。”请他教创始人陈远河坦言,创立之初,选定的方向是互联网+教育。运作一段时间后发现,O2O沉淀用户价值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不是短期内能够做成。O2O向来以流量、用户、份额而非盈利来诠释成功,盈利在家教O2O领域里,显然成了一个“等待戈多”的故事。“经过评估之后,在一年前转型。”陈远河说,而从长远来看,靠烧钱吸引用户的产品和服务终将被淘汰出局,市场将驱使经营者回归本质。轻轻家教创始人刘常科表示,教育和滴滴、外卖不一样的行业,滴滴打车、外卖都是高频、低价、轻决策的行业,教育正好相反,它是低频、高价、重决策的行业。“这个行业是烧钱烧不出来的。”刘常科表示,原来大家通过发放补贴扩大规模,走的是打车、外卖的模式,经过实践证明这个模式是不对的。“家教O2O现在越来越回到了教育的本质,回归到教育行业该有的节奏:给家长和老师提供价值,并且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 我觉得这也是个好事,这说明这个行业已经在回归理性了。”疯狂老师创始人张浩表示,虽然家教O2O这个领域有一定难度,但他们始终认为有辅导需求的家长通过网络直接链接老师的场景是成立的。只不过,在这过程中,探索的路径需要迭代。目前,他们正在构建教师社群,通过链接优质老师,为教师群体服务,并不断地进行内容的探索和沉淀,以此进一步地带动流量的增长。吕森林分析,所有的家教O2O都进入转型期,原来的模式行不通,但是O2O会衍生出新型模式,比如网红教师等。新东主创始人俞敏洪、新航道创始人胡敏等,无疑是面授培训时代的“超级名师”代表。网络上在中国内地已经产生了亿收入级别的教师出身的创业者(如邢帅教育),还产生了一些年收入千万元级别的网红名师,至于几百万收入级别的网红教师已经屡见不鲜。可以判断,在未来5-8年,中国内地市场会出现亿收入级别的“网红”超级名师。那些具有优秀教学品质和良好的镜头表现力的教师,会逐步脱颖而出,从而打造出中国的在线教育变现模式。在成名之前,网红名师与企业的角色为员工和老板的关系,而在成名之后这种关系就会倒置,企业反而会沦为超级名师的附庸。名师的出身决定了不会运用更为智能化的方式来取代名师的作用,这样的现象值得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引以为戒。图片来源:网络
内容来源:信报
转载:辅导圈
1. 优学云测评推出培训机构个性化教学解决方案
2. 优学云测评推出中小学校个性化教学解决方案
3. 优学云测评推出招生平台流量提升方案
4. 优学云测评推出企业人才发展平台解决方案——人才库管理
5. 优学云测评帮助个性化教育成为现实
优学云测评精选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所述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优学云测评立场。对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公众号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