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就是一阵风?
教育部自2010年起,连续六年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每一届大赛都能感受到引进新媒体新技术引发的一波又一波信息化热。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着现实生活。掌握信息技术是适应时代的基本要求,可以说21世纪不掌握信息技术,在某种意义上说,就等于文盲。信息技术给人类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更新的传播媒体,而且给我们创造了更多、更丰富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类传播是紧密相连的,人类传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日益丰富多彩。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信息技术,提高人际传播和交往的技能,是信息社会中的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将成为我们每个人社会生活的必需。关于教育信息化,我们不能仅仅把它理解为“多媒体化和计算机网络化”,尽管多媒体与网络理所当然是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先锋,但学校教育的多媒体化和网络化决不能等同于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远比这大,一般理解的教育信息化,即指在教育与教学中,开发并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建立信息社会需要的教育环境。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教育信息化就是要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一个能使教育者和学习者方便地获得信息和交换信息的环境,特别应指出的是,教育信息化中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是指围绕学校教学活动周围的一切事物,是教学活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内外条件的总和。教育信息化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手段,以信息化推进现代化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战略主题。然而,现实中,一些基层教师对教育信息化却存在着抵触情绪,甚至有的专家也看不惯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育,直言教育信息化就是一阵风,风过云散,教育还是涛声依旧。有人将这种现象概括为“上边热下边冷”。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存在认识误区和实践偏差。有些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缺少应有的职业敏锐性和正确认识,看不到它的优势,站位不高,视野不宽,产生畏难心理。有的则担心信息化会造成教育质量下滑,失去已有的优势。任何新生事物的萌芽生长,都要经历一个先破后立的过程,教育改革的过程就是破解问题的过程。破解教育信息化“上边热下边冷”这一难题的根本之策是推进转型发展:一是重心转移,即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心要从重建设转向重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基础,应用是根本。然而,重建设、轻应用成为时下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首要问题。有的学校建设了高标准的信息化终端平台,为每位学生配备了平板电脑,创建了“人人学、处处学、时时学”的良好环境,但忽视了应用创新,资源开发不足,高端设施形同摆设,平板电脑演变为训练工具。教育信息化应有的泛在学习、高效教学、精致管理、大数据评价等功能没有开发和利用,既造成了优质资源浪费,也导致教师对教育信息化产生误解。鉴于此,推进教育信息化,要实现重心从建设向应用的转移,推动学校教育全新变革。二是主体下移,即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主体要从教育行政部门转向基层学校,发挥好基层教师的主体功能。真正的经验智慧来自基层,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推进教育信息化,不在于召开多少次会议,也不在于下发多少份文件,根本在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论是建设还是应用,基层教师才是决定因素。没有基层教师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创新,教育信息化必然会“上边热下边冷”。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主体从信息技术主管部门转向教育全局,形成跨界协同、多管齐下、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三是创新前移,即从简单机械的模仿转向学校的自主创新。一些学校正是由于满足于机械模仿,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才影响了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教育信息化,既要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学习态度,更要有“技术为我所用”的创新智慧,无论是平台建设,还是信息化应用,绝不能生搬硬套、机械模仿,而应本着“应用驱动、融合创新”的原则,探索出符合本地本校实际的教育信息化之路。这是新时期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必然选择。作者:许兴亮
图片来源:网络
内容来源:聚焦职教(ID:zjteachers)
1. 优学云测评推出培训机构个性化教学解决方案
2. 优学云测评推出中小学校个性化教学解决方案
3. 优学云测评推出招生平台流量提升方案
4. 优学云测评推出企业人才发展平台解决方案——人才库管理
5. 优学云测评帮助个性化教育成为现实
优学云测评精选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所述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优学云测评立场。对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公众号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