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3.你在过去是怎样改进工作方法,让自己做得更好的?
4.你曾采取了哪些至今还很有效的行动?
5.你是怎样完成那件任务的?(当你看到某件令你欣赏的事情时,就可以这样提问。)
对于领导者而言,通过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接触,不仅能有效提升员工的参与度,而且这比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更能提高工作效率。
召开互动会议的5个关键
召开团队会议同样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最佳实践的分享。需要注意的是,几次简短的讨论比一次冗长的会议更有效,领导邀请员工说说自己擅长的事情并表现出兴趣,这比正式会议上的认可和奖励更能激励员工。
常规的团队会议最好简短一些,尽量将它们控制在20分钟以内。身为领导,可以通过提问来深入地探讨问题,增进团队成员间的互动。
遵循以下五点提示,能帮助管理者厘清会议要点、进行有效提问,最终促成富有意义的谈话:
2.提出问题,鼓励与会者发表见解。领导者在提出第一个问题后,可连续进行一系列提问。在会议前应该提前准备一些问题,以便随时激发下属的灵感。
3.多提含有“what”“how”“why”的开放式问题,这能激发参会者相互讨论。也应该多提一些封闭式问题,以便大家可以用“yes”“no”或几个选项来回答,就讨论结果达成一致。
4. 现场收集反馈结果,来衡量讨论结果的价值。例如,“你觉得这样做,能达到预期结果吗?”
5.可以这样来结束会议:“与会议开始时相比,我们为了提高团队一致性,做出了哪些努力?”提这个问题将能反映出会议的整体质量。
跟进员工的在岗实践
我曾为一家制造公司提供咨询,对这家企业而言,最关键的是要对上至10位高管、下至1000多个员工进行全面的精益生产培训。
多年来,该公司在精益生产培训上花了大量时间和金钱,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尽管它遵守了培训要求,然而由于后续跟进不足,始终没有达到生产率、质量、成本、参与度等方面的目标。
为了缩小培训预期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我们必须保证一线员工每天都在使用新工具。为此,我们采取了有效的跟进手段——3分钟的一对一谈话、20分钟日常团队会议,都被充分地利用于激励、案例共享等活动中。
通过这些举措,即使监管人员不在,员工也能更好地管理自我,培训课程被切实地转化成了在岗实践。
在这家企业,员工需要学习并掌握1~2个工具,并将之反复应用于各种任务。我们认为,如果一个工具/技巧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某个问题,员工就能将工作完成得更好。例如一位员工如果熟练掌握一台机器的操作技巧,就能保证这台机器的安全性、高质量,以及成本管控。
员工如何在“确认”和“取消”作业中达成最好的平衡?在一次团队会议中,一位有着20年经验的老前辈说,他每天都将精益理念应用于工作,因此能准确判断何时应开始或停止作业,他所操作的那台机器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他还说,之所以愿意分享自己的经历,是因为经理们愿意倾听。同样,如果你对待员工像对待所有可敬的、聪明的人,他们就会表现得更好,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并且为这份工作自豪。
通过对培训的持续跟进,这家公司的培训投资获得了最大化的回报,其业务目标也全部实现。在过去的五年里,该企业聚焦培训了员工的几项行为,使得全体员工的生产率、质量、成本结构、敬业度逐年提升,平均每年生产浪费率减少了约36%,劳动生产率则提高了约24%。
作者:乔·赖波
编译:陈文君
图片来源:网络
内容来源:《培训》
转载:智联招聘HR公会(ID:clubhr)